自五月份起,四川省南充市的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快闪抢烟活动,连续多日来,30多人的美女“抢烟队”劝导吸烟者达500人,并得到对方的配合。
从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起,“中国反烟第一人”张跃在北京站等地开始“抢”烟,继续其长达13年的全国巡回反烟行动。
这两个事情都发生在今日,一个在成都,一个在北京,都是抢烟,都是为了环境,为了别人的健康。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并不认同这种方式。
首先,“抢”本是一种违法行为,是一种硬夺,不管是抢烟还是抢钱。如果用语言劝说吸烟者主动熄灭香烟,那就不会有新闻报道说“抢烟”了。
其次,抢烟是一种不尊重他人人格的行为。我国并没有法律规定抽烟违法,只是在公共场合不许抽烟,这是为了更多人的健康着想。但是也不用动手啊,若是对方听得进道理还好办,若是一个火爆娃儿,你抢他烟后他跟你急,这不是要引起公众场合的混乱么?
再次,抢烟的效率很低。现在这年代都很流行自动化,高效率,高生产力等。既然人家抽烟上瘾了,你抢了一根还有第二根,在这个公共场所被你抢了,在那个公共场合他又抽上了。这是治标不治本啊。
其实“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个“抢烟”不算事暴力,抽烟也不是暴力,我就暂且这样说吧。
根治在公共场合抽烟的办法就是立法实行民事拘留或者罚款。要详细,比如你抽一根大中华,罚你200元,或者做一天义工。你不做怎么办?你不是有档案么,就像车停错地方了,交警给你开单计分。你抽一根白沙(7块的),我罚你20元,去宣传一天毒品知识等。谁来执行?当然是国家的某些机构了,比如城管(我看谁敢抽烟!)